
旅館櫃台職員介紹了樓下不遠處的一間Bakery,梳洗完先去報到囉~
如果有選擇困難的人,看到這個應該會抓狂,每個看起來都好好吃,當場點了一些來吃,最後還外帶一些當點心。
第10天(10/21)畢爾包→酒莊附近住宿check in→【Marques de Riscal hotel】超有設計感酒莊→Parque de grajera
外面亮閃閃的陽光吸引我們去探索這個被施了魔法的城市,在宛如中古世紀的街道上漫步,感受那份舒適怡人的慵懶氣氛。
星期天的早晨沿著內維翁河 (Nervión)漫步,藍天白雲、河岸的綠地和楓紅倒映在河流上,
襯著舊城區五顏六色的建築,櫛比鱗次,整個城市嗅不出一絲的工業氣息,取而代之的多了些浪漫。
聖尼古拉斯廣場(Plaza deSanNicolás)旁的公園是全家老少都喜歡的地方,除了有公園外,周圍還有漂亮的亞里亞加歌劇院 (Teatro Arriaga) ,
是由建築師JoaquínRucoba於1890年以新巴洛克風格建造,仿照巴黎歌劇院的建築樣式,市政廳也是由同一位建築師所建造。
另外一座吸引人的地標是San Nikolas eliza教堂,聖尼古拉斯教堂原本建於十二世紀。但在1222年被一場大火燒毀,然後於1231年又重建。
教堂內部是美麗的哥德式風格,擁有大型巴洛克風琴,是潘普洛納區域最著名的風琴。
Ayuntamiento de Bilbao畢爾包市政廳和前方大型裝置藝術,由JoaquínRucoba建於1892年,跟亞里亞加歌劇院 (Teatro Arriaga)同一位建築師,也是採用巴洛克風格。
市政廳有四個矩形對稱樓層。主立面則面向河口,有兩個大型雕塑代表法律和正義。
接下來這座很吸晴的白色斜張橋Puente Zubizuri Bridge,是由Santiago Calatrava所設計,在巴斯克語的意思是 "白色橋梁",
在1997年與古根漢美術館一起開放供民眾使用,橋梁的造型是以帆船為發想,就像風帆一般,迎風開展,
橫跨底下的內維翁河 (Nervión),連結兩岸的人行徒步區,這座橋樑白色的拱門、扶手和支架都是鋼材,而橋面則使用玻璃板。以強韌鋼鐵的材質建造,卻又顯得輕柔,融合的恰到好處。
它是由當代知名設計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Gehry設計建造。當陽光灑落在金屬的外牆上,不同時間散發出不同的色彩,無時無刻不吸引人駐足。
有人說,從空中俯瞰,它像是一朵綻放的金屬花;當地人則說,它的每個構面都像一條船的船頭,整棟建築物就好像一艘要出港的大船。
這樣生硬的鋼鐵材質卻建造出如此漂亮弧線的外觀,實在令人不可思議,1997年落成的古根漢美術館,是畢爾包的代名詞,也是畢爾包的新地標,每年都吸引很多遊客前來。
而1999年美國建築師公會選出20世紀最偉大10棟建築當中,就包含了這座讓畢爾包蛻變的古根漢美術館。
古根漢大蜘蛛 Maman這個巨大雕刻作品是由法裔美國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所創作,作品名為”Maman” 媽媽,一直從事織補掛毯工作的母親與吐絲結網的蜘蛛,在她心中合為了一體,
她覺得母親“如蜘蛛般聰明、有耐心、乾淨、有用”,故以此創作,歌頌紀念她的母親。
拍攝古根漢美術館最好的位置在→→→”Puente de
La Salve橋”,在橋墩的地方有電梯可以搭乘到橋上,
內維翁河 (Nervión)上橫跨很多座橋樑連接兩岸,每一座都很有特色,而Puente de La Salve橋最靠近古根漢美術館,站在橋上周邊美景盡收眼底,Bilbao畢爾包不愛上它也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