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的盛夏,一列駛往維也納的火車上,年輕煙島的美國男生傑西Jesse,邂逅了美麗性感的法國女生席琳Celine,
他們隨興漫步在維也納,無所不談,從此以後命運的青紅燈就閃細細,這短短一天的偶遇,卻是一生的浪漫。
維也納Vienna是奧地利的首都,這座充滿人文氣息、音樂及藝術的城市,曾經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也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
哈布斯堡皇朝在1556年至1740年間統治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以及義大利部分公國,並坐擁神聖羅馬帝位的家族。光榮的歷史,對比現在國土,令人感嘆帝國不死,只是凋零!
現今的奧地利,有史上首位女總理畢爾萊Brigitte Bierlein,而在哈布斯堡王朝則有史上唯一的女王→【瑪麗亞.泰瑞莎女皇/德語: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
另外在十九世紀中葉,還有一位伊莉莎白皇后(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就是那位顛倒眾生,號稱全歐洲最美麗的女人-巴伐利亞的茜茜公主(Elisabeth Amalie Eugenie,暱稱Sisi),
她的美貌與魅力風靡歐洲,歷久不衰,她的愛情故事數度被拍成電影,至今依然是奧地利民眾心中,最美麗的皇后。
位在歐洲中心的維也納,有浪漫的《藍色多瑙河》流經,四通八達的交通,不管去歐洲的那個國家都很方便,
雖然現實中的多瑙河沒有想像中的美麗,河水也完全不藍,但小約翰史特勞斯創作的圓舞曲之王→《藍色多瑙河》,輕快的旋律,完全表現出「維也納的生命活力」,
特別是在新年音樂會中響起這首旋律時,維也納19世紀全盛期的風華,瞬間被喚醒。
維也納因豐富的音樂歷史遺產而被稱作「音樂之都」,也因為它是世界第一個心理治療師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家鄉,而被稱作「夢之都」。
2001年維也納市中心古城區被指定為聯合國世界遺產,2017年7月它被移至瀕危世界遺產的名錄中。
維也納也以高品質的生活著稱,在2005年及2018年被選為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第一名,
這個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處處閃耀著古老皇城的貴氣與優雅的城市,最重要的古典建築,都集中在圍繞舊城區寬達五十米、十九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Ringstrasse周邊,兩旁有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
像是【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霍夫堡宮Hofburg Wien】、【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格拉本大街Graben】…等等,散步就可以到達,另外那個位在市郊的【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及【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
則有便捷的「地鐵U-Bahn」、「路面電車(Strassenbahn)」、「市區火車( Schnellbahn/S-Bahn)」、「巴士(Autobus)」,來往於各景點之間。
★聖史蒂芬大教堂St.Stephen’s Cathedral
有「維也納心臟」之稱的聖史蒂芬大教堂St.Stephen’s Cathedral,是維也納最重要、也最知名的地標,
這座已經800多歲的古老教堂,最早建於1147年,原來是羅馬式風格,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奧地利後,對教堂進行了重新擴建,修建了南北兩座高塔,屋頂上的馬賽克拼花,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象徵。
南塔先建,有136.7m之高,具有哥德式建築風格,精美的雕刻讓它被譽爲世界上最美的哥德尖塔之一。沿著尖塔內狹窄的345級迴旋階梯拾級而上,到達72米高的觀景平台,維也納秀色盡收眼底。
而北塔在南塔之後建立,具有文藝複興的味道。1683年時教堂遭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襲擊、1809年拿破崙大軍掃蕩,到最近的二次大戰,德軍火燒維也納,教堂受到嚴重破壞。
戰爭過後,由奧地利全國分工一同修補,於1984年完成重建並重新開放,西面的牆是教堂最古老的部分。據說當年貝多芬在聖史蒂芬大教堂看到鳥兒飛過鐘樓,但卻聽不到鐘聲,才發現自己經失聰。
教堂的內部色調偏黃,雖沒有金光閃閃的裝飾,精細的雕飾散發著低調奢華。讓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不管是不是教徒,都會為教堂的宏偉和精美所讚嘆、折服。
一進入內部,兩排巨大的哥德式華麗石柱,支柱撐著令人歎為觀止的屋頂樑架,柱上有許多聖人雕像,一路指向祭壇上描述聖史蒂芬故事的畫作。
從聖壇背後兩塊躲過浩劫的玻璃窗畫,投射出五彩繽紛的光線,更為祭壇增添了神祕與莊嚴的氛圍。整座主祭壇的彩繪鑲板、精緻浮雕、工藝細緻,處處引人入勝。
聖史蒂芬教堂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擺放先人內臟的地方,在「地下墓園」的器官室,有皇家墓穴(擺放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三世等知名帝王靈柩)、黑死病人骨墓穴,想要參觀的同鞋,可以參加導遊帶領的「地下墓園」tour。
地址:Stephansplatz 3, 1010 Wien, 奧地利
TEL:+431515523530
交通方式:搭乘地鐵U1、U3線在Stephansplatz站下車,步行即可。
官網:https://www.stephanskirche.at/
★格拉本大街 Graben &
克恩滕大街Kohlmarkt
離聖史蒂芬教堂不遠的格拉本大街 Graben,連結通往霍夫堡的克恩滕大街Kohlmarkt,是維也納最熱鬧的逛街地區,
串連起了維也納的歷史景點,包含音樂廳、歌劇院與教堂、宏偉壯麗的紀念柱及華麗的建築,
大街兩旁各式各樣商店,有許多精品名店,像香奈兒,迪奧,LV、Armani、Gucci,Burberry等等,
餐廳、酒吧、咖啡廳、擠滿路旁的露天咖啡座,很難想像這裡過去是護城河,1225年之後才被填平成為廣場,18世紀的王宮貴族也在此舉辦各式活動~
另外來維也納一定要去朝聖的皇室御用甜點店→奧地利傳統甜點沙河蛋糕的「Cafe
Demel」,就在克恩滕大街Kohlmarkt喔!
★黑死病紀念柱Pestsäule
在 1679 年黑死病蔓延時,維也納將近2/3的人口死去,皇帝Leopold I雷翁波特一世在逃難時向上帝祈禱,如果維也納人能逃過此劫就要奉獻。
後來雷翁波特一世為了感謝上帝終結黑死病,於西元 1693 年興建了這座黑死病紀念柱。黑死病紀念柱矗立在維也納繁華的葛拉本大道的中央,是三位一體的紀念柱,紀念柱上有九位天使,講述著在天使指引下,聖人打倒黑死病化身的女巫,柱上除了向上天祈禱的君王之外,最底端的是象徵受黑死病折磨的老婆婆雕像。
★維也納聖伯多祿教堂 Peterskirche Wien
維也納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這座教堂建於1701至1733年,仿造聖城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建造的綠色大拱頂,是全奧地利第一個圓頂教堂,更是維也納第二古老的教堂,
大約可以容納400人,教堂雖然不大,外觀看起來較為樸實,但內部十分華麗,精美的雕刻、繁複的壁畫,令人嘆為觀止。
地址:Kaiserappartements, Silberkammer (google map)
交通:地鐵U3 到 Herrengasse 下(步行3min)
網站:http://www.hofburg-wien.at/
曾是哈布斯堡王朝核心部份的維也納有2座皇宮→霍夫堡皇宮Hofburg & 有小凡爾賽之稱的美泉宮Schönbrunn Palace/又稱熊布朗宮 ,其中霍夫堡皇宮Hofburg,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宮,而美泉宮是夏宮。
霍夫堡皇宮就位在克恩滕大街Kohlmarkt的盡頭,廣大宮殿是由西元十六至十八世紀所建造的舊皇宮及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建造的新皇宮組成,面積達24萬平方米,有19座庭院、18個廂宮、54個出口,超過2500個以上的房間,
見證了奧地利史上最有權勢女性→泰瑞莎女皇的繁榮強盛,見證奧匈帝國由盛到衰的歷程!在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記載著瑪麗亞.德蕾莎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她共生育16個孩子,其中有11個女兒,有10個嫁到其他國家成為皇后,故有「歐洲國母」之稱。
其後的約瑟夫一世是哈布斯堡王朝第一任皇帝,他的妻子就是被稱為【歐洲最美的皇后→茜茜公主】。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一八四八年年僅18歲時加冕,在這寶座上坐了六十八個春秋,維也納在他執政期間變成了世界一流名城。
在奧地利的皇家傳統中有個規定:新任皇帝不可以睡在舊任皇帝的寢宮中,所以每一任皇帝都會改建、擴建皇宮,來彰顯不同時代的風華,
故建築型態百家爭鳴,包含文藝復興、巴洛克、哥德、洛可可式,可說是集歐洲藝術於一體的皇家宮殿。
兩處皇宮內部都是禁止攝影的,但光是宮殿建築外觀的華美,也不禁讓人讚嘆奧匈帝國的輝煌、顯赫,雖然奧匈帝國瓦解已有一世紀,但依然處處閃耀著帝國的貴氣與優雅。
今日霍夫堡皇宮已成為奧地利聯邦共和國總統府和政府所在地,接待國賓的儀式通常在這裡舉行。除了聯邦共和國總統辦公地之外,其餘部份作為會議和展覽場所以及文化設施。
霍夫堡皇宮建築群
在德梅爾咖啡店K. u. K. Hofzuckerbäckerei Demel品嚐完甜死人的沙河蛋糕後,就來到了位在聖米歇爾廣場Michaeler platz上的呈半月形的霍夫堡正門→聖米歇爾門Michaelertor,廣場中圍起來的是一個古羅馬遺跡,
另外位於廣場東南端建於十三世紀的聖米歇爾教堂
Michaelerkirche(St. Michael's Church),屬於哥德式尖塔造型,此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宮廷教堂,莫札特作品《安魂曲》的第一次演奏,即是在這座教堂。
呈半月形展開的聖米歇爾樓Michaelertrakt,是建築師費迪南德.基施訥Ferdinand Kirschner在1893年完成豪華的巴洛克宮殿,有著綠色圓頂,帽緣鑲著金色,像是一頂皇冠,
而聖米歇爾門外兩側,有四座希臘神話→大力士海克力斯 Hercules 的雕像,象徵海權、帝國力量,以彰顯皇家權勢。新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青銅色屋頂與潔白建築物,兩側的噴泉和五十米高的圓頂,使得這座宮殿極其堂皇富麗。
走進聖米歇爾大門,是皇帝登基和舉辦舞會的地方,稱為禮儀大廳 Festsaaltrakt,連接新霍夫堡皇宮和舊霍夫堡皇宮,
巨大穹頂雕塑繁複華麗的裝飾,金碧輝煌的大廳內,左方有皇帝起居室Kaiserappartements、茜茜博物館 Sisi Museum、
皇室銀器館、寶藏館,可以一窺奧地利皇室家族的秘密。拿破崙一世就曾在此向瑪麗・路易莎公主求婚。
現在則是聯合國和機構舉辦大型活動的地方,巨大氣派雕花鐵窗,可見王宮講究和富裕。
穿過禮儀大廳後來到弗蘭茨皇帝廣場,廣場上佇立著佛朗茨二世的雕像,他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
他為了破滅拿破崙想當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夢想,於1806年主動解散了這個帝國,並同時成立了奧地利帝國,並成為該帝國的弗蘭茨一世Kaiser Franz l。
弗蘭茨二世站在八角型的基座上,基柱上雕像表示帝國的基礎:礦業、農業、牧業、科學、藝術和國防,
下面四個雕像代表:和平、堅強、公平、信譽,基座底部刻有他的名言:Amorem meum populis meis (我愛我的人民)。廣場右手邊是首相宮 Reichskanzlertrakt,首相宮頂端,有哈布斯堡家族的家徽雙頭鷹。
正後方是亞梅麗宮 Amalienburg,亞梅麗宮曾是皇室妃子的寢宮,1854-1898年成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西西皇后的寢宮。
瑞士人大門Schweizertor
從中世紀時代開始,在歐洲人心目中「瑞士人」是「忠誠」的同義詞。當時歐洲各國幾乎所有的宮門都由瑞士人把守,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這座紅底藍橫紋的門是建於1522年,
瑞士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金色的哈布斯堡雙鷹家徽,
城門外的護城河,及連接城內外的吊橋,現已不復存在,1547年至1552年,費迪南一世皇帝把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藝復興式的宮殿。
英雄廣場Helden-Platz
穿過瑞士人大門Schweizertor後就是英雄廣場Helden-Platz,一大片廣場被弧形建築物包圍,半圓形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比起舊皇宮氣勢要更雄偉,二樓羅馬廊柱和一樓成排雕塑,更顯皇宮豪華氣派,興建於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時期,是沒有完全建成的「帝國廣場Kaiserforum」一部分。
廣場上有兩座銅像,分別紀念的是19世紀時和土耳其人大戰中勝利的薩弗伊公國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及成功抵擋拿破崙的歐根親王卡爾大公爵Archduke Charles。兩座英雄的銅像象徵著哈布斯堡王朝盛世的榮光。這兩個人都是奧地利歷史上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廣場因此而得名。
兩座雕像的馬匹只有兩腳著地,僅以此支撐整個雕像的重量,是難度很高的技巧。據說雕像的作者斐科恩Anton Fernkorn無法再使用相同的技巧來創作雕塑,後來便發瘋了。
這裡曾經發生過幾次重要的歷史事件,最有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布統治奧地利,開始長達17年的殖民時期,所以奧地利官方語言是德語,建築、生活、文化深受德國影響。
英雄廣場另一側是城堡門Burgtor,是新霍夫堡皇宮的城門。穿過新霍夫堡皇宮城門,對面就是藝術史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和人類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裡面展有哈布斯王朝歷任皇帝搜羅各國的珍藏寶玩,其豐富和多元,是僅次於法國羅浮宮,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兩間博物館中間的就是Maria-Theresien-Platz瑪麗亞泰瑞莎的雕像。在附近不遠處還有國會大廈、市政廳,以及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
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爲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
在每年三百場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歌劇院外觀古色古香,爲羅馬式雄偉建築。入內可發現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
進入舞台區,可見6層的觀衆席,有1600多個座席。並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擁有一流的聲色效果。要去Designeroutlet Parndorf這個outlet的同鞋們,那個Shuttle Bus也是在這邊搭喔!
官網:
https://www.wiener-staatsoper.at/
地理位置:Opernring 2, 1010 Wien.
交通方式:乘坐地鐵U1、U2、U4至Karlsplatz站,步行到達。
維也納市政大廳Wiener Rathaus
距離霍夫堡皇宮不遠,維也納市政大廳建於1872至1883年,是一座新哥特式風格的政府大樓。市政廳高 97.9 米,中央塔樓頂端屹立著一尊名為「市政廳守護騎士 (Rathausmann)」的甲胄騎士雕像。市政廳現時是市長的辦公地,也是維也納國家圖書收藏館、國家檔案庫的所在地。
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
開放時間:沒有限制,建議勿於深夜前往,影響居民住宿品質
交通位置:搭地鐵U4到Schwedenplatz站;再轉搭平面電車1號到Hetzgasse站
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約100公尺)票價:外部參觀免費
漢德瓦薩之家,又稱百水公寓 Hundertwasserhaus,1985年落成,由建築界的藝術頑童 – 百水先生/漢德瓦薩大師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所設計並參與建造。
整座五顔六色的建築宛如童話,顛覆傳統、歪歪斜斜、無直線的趣味色彩建築,大樓中共有 52 間公寓、19個露台,色彩斑斓的瓷磚、彎曲的牆面和起伏的地面,極具不對稱的美感。
屋頂和露台種滿了植物,更添夢幻色彩!
百水公寓是有居民居住的無法參觀,想感受這特色建築的內部,別錯過到對面百水村Hunderwasser Village室內市集的紀念品賣場逛逛,
這裡也有廁所,但要小心扒手出沒。
朋友為了給偶壓壓驚,找了一間看起來好有歷史的餐廳怒吃奧地利菜,真的是出門靠捧友,不然就要去街頭賣藝了……
城市公園Wiener Stadtpark
位於老城區東部環形大道內側,面積有約65000 平方米,園區橫跨維也納河兩岸,中間由橋樑連接在一起,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陽光透過葉子的縫隙落到地上,精心佈置的花園,隨著季節變化而有不同的景觀,美不勝收。公園裡聳立着著名維也納藝術家、作家和作曲家的雕像,
包括漢斯-坎能,埃米爾-雅各布-辛德勒,約翰-施特勞斯二世(小施特勞斯),弗朗茨.舒伯特和安東-布魯克納等人。
在公園裡有一個施特勞斯經常演奏音樂會的小廣場,還有一所可以容納150人的音樂廳,冬季就在這裡舉行音樂會,
夏季則在廣場舉行露天音樂會,不只遊客會在此駐足,當地人也喜歡來這裡散步。
美泉宮/熊布朗宮Schloss Schönbrunn
熊布朗宮/美泉宮建於1696年,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
傳說17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出外打獵,飲用此處的泉水時覺得清冽甘甜,遂命名該泉水為「美泉」。
1743年瑪麗亞‧泰瑞莎女皇Maria Theresia泰瑞莎女皇下令擴建,總面積高達 2.6 萬平方米,構想是超越法國凡爾賽宮,成為彰顯哈布斯堡皇朝國力的建築,
採用金黃色(稱為泰莉莎黃),傳說當時泰莉莎女王喜愛使用此種黃色裝飾皇宮,成就出眼前的氣派磅礡的熊布朗皇宮。
熊布朗宮總共有1441個房間,各廳裝潢華麗,使用來自各地材料,包括東方的中國及日本,珍奇器皿,水晶燈具,極盡奢華之能事,貴氣逼人,於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瑪麗亞‧泰瑞莎女皇Maria Theresia在位期間是哈布斯堡王朝最繁盛的年代,她生了16個小孩,不是夭折,就是為了鞏固王朝,做為與周邊國家政治聯姻的籌碼,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法國大革命時上斷頭台的瑪莉.安東尼王后-法國路易十六的妻子,
據說,瑪麗.安東妮14歲遠嫁時,母親含淚叮嚀她:「妳一定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結果事與願違~女皇的曾孫女--
瑪麗.路易莎,18歲時被安排政治聯姻嫁給拿破崙,1814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後遭流放,瑪麗.路易莎帶著兒子回到奧地利娘家。在宮內房間中就有泰瑞莎女皇和16個小孩的肖像畫!
規模龐大僅次於凡爾賽宮的巴洛克式花園是另一大重點,美泉宮後面的皇家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庭園,
佔地遼闊,幾何形的花壇栽植著整齊的樹木,春夏季時綠意盎然,百花盛開,40幾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雕像點綴其中,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冬季完全覆藍在白雪之下,充滿了蕭瑟的枯枝寒樹~
步道盡頭是海神噴泉 Neptunbrunnen,遠處最高點的凱旋門Gloriette,是美泉宮花園中的羅馬式觀景亭,登上觀景亭回望全景,遼闊的花園和遠方的美泉宮殿更顯壯麗。
美泉宮/熊布朗皇宮Schloss Schönbrunn
交通方式:地鐵U4線至Schönbrunn站,依循指標步行約十分鐘
網址:http://www.schoenbrunn.at/
票價:後方花園部分可免費參觀,入宮則需付費
有一句話說到:「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族的結合。」這句話不僅適用在歐洲的皇家婚姻,其實中西皆然。
君王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兒女私情,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大事!歐洲流行著一句拉丁文諺語:【讓別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奧地利,去結婚!戰神瑪爾斯給別人的東西,愛神維納斯會賜給你!】
但不論是傾國傾城的茜茜公主,還是法國大革命時上被送上斷頭台的瑪莉.安東尼王后,其後嫁給拿破崙的女皇曾孫女--瑪麗.路易莎,她們貴為皇室的成員,卻沒有童話故事中的幸福生活,只能身不由己的為皇家奉獻,將愛犧牲。這是幸或不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